10月20日,国家网信办公开发布了最新版《互联网新闻信息稿源单位名单》。名单涵盖中央新闻网站、中央新闻单位、行业媒体、地方新闻网站、地方新闻单位和政务发布平台等共1358家稿源单位。
与2016版稿源单位名单相比,新版名单的显著变化之一是,为鼓励支持县级融媒体中心发展,首次将具备条件的江苏江阴市、浙江长兴县、福建尤溪县、江西分宜县、河南项城市、湖北赤壁市、湖南浏阳市、四川成都高新区、陕西陈仓区、甘肃玉门市等10家县级融媒体中心纳入名单。
近年来,在中央政策的推动下,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在质和量上取得了一定的突破,在主流舆论阵地、综合服务平台、社区信息枢纽方面发挥的作用渐显。当前是县级融媒体中心从遍地开花到提质增效转型的重要阶段,各级融媒体中心都在凝聚可持续发展能力上持续探索。
不过,在取得成果的同时,也暴露出一些困境,特别是涉及体制机制、人才培养短板、地域发展差异大等深层次问题,解决起来存在不小的难度。在地方融媒体调研项目中,我们发现,大部分融媒体中心已经在技术支撑、组织机制改革、内容创新等方面推进了不少。如何做好下一步发展规划,特别是如何从“物理相融”实现“化学相融”,找到从建设到生存的长期发展之路,值得深思。
体制机制的深层变革
当前,大部分的地方融媒体中心都是在宣传系统或广电部门主导下,将原来的媒体机构、宣传部门等充实合并而来。传统的体制机制不再适用于融媒体中心发展,甚至会限制融媒体中心的发展质量和速度。尽管各地在体制机制改革上不断狠下功夫,但与实现机构、内容、渠道、平台、人员、经营、管理等深度融合的目标还有一定距离,包括机制不活、改革不彻底、利益牵扯复杂、目标与思路不清晰、盈利模式受阻等。
不断深化体制机制改革,是地方融媒体中心持续发展的不二法门。第一,县级、市级等融媒体机构要全面适应全媒体发展现状,协同上级加强统筹规划。第二,中央、省级等要从顶层设计、政策扶持上给予更多支持。第三,打通各地各单位、部门壁垒,从横向上、纵向上形成网状联系,转变生产方式与提高资源配置效率。第四,探索建立跨区域、跨行业、跨层级的立体融合平台,实现跨业融合、社区融合。
人才与平台深度融合
人才问题是媒体融合进程中最为突出的问题,全媒体人才匮乏、培养困难,人才流失严重、引进困难等困扰着基层融媒体中心。特别是人员缺乏主动性、创造性,思想僵化、故步自封,在融合意识、融合能力上跟不上发展的需要,影响和制约着融媒体中心建设成效。如何解决人才与融媒体平台深度融合的问题,将是转型发展的关键环节。
弥补人才短板,要从政策保障、制度保障上突破。一方面,立足自身实际,着眼未来发展,强化人才资源配置,积极探索激励考核机制,采取竞聘上岗、双向选择、绩效论优等手段,实行人才分层制度与多劳多得的人才管理模式,最大程度上激发人才活力、盘活人才资源。另一方面,优化人事管理与人才保障机制,建立和完善全媒体人才队伍体制机制,组织专业培训、跨界培训、岗位交流、第三方合作等多种形式,推动人员技能培养,激发人员创造力。此外,基层融媒体中心还需要注意避免陷入“贪大求全”的陷阱,需要因人因时制宜,不急于求成,逐步消除人员本领恐慌、提升人员服务意识与融媒传播能力。
数据资源与服务融通
在媒体融合的推进过程中,新技术直接促进了融媒体中心信息化、数字化、智能化水平的提升。媒体融合本身就是一场技术驱动的媒介革命,无论是生产流程再造还是媒介资源重组、传播载体形态变化,均以更为智能化的形态呈现。因此,融媒体发展,最终指向的就是数据的智能化处理。
调研显示,一些融媒体中心在建成自由融媒体平台的基础上,还建设了大数据中心,在数据存储、网络安全方面服务于融媒体中心。这些数据资源,既是融媒体中心的核心资产之一,助力于基层社会治理,又能够为融媒体的持续发展提供不断的动力。在数据资源的应用方面,纵向上,将内部数据、本地数据、运营数据、传播数据整合打通;横向上,与各级、各部门、报网微端等各类数据打通,通过数据中心合理地进行应用场景输出,最终服务于党政机关、各行各业及用户群众,真正发挥“社区信息枢纽”的重要作用。
关键词: 互联网新闻